(武科大网讯 通讯员林昕)2025年第一届增材制造未来国际会议(1st Future of AM)于8月5日-7日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会议中心召开,由南洋理工大学、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及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等联合承办,得到国际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printing、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、Materials Science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、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I for Materials and Design、Engineering Science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学术支持。本次会议由新加坡工程院院士、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(SUTD)副校长Chua CheeKai教授发起并担任主席,吸引了全球增材制造领域的顶尖学者参会。会议特邀了包括国家增材制造创新集群(NAMIC)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haw Sing HO教授,新加坡科技研究局(A*STAR)首席科学家David W. ROSEN教授,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(ASTM)全球先进制造项目副总裁Mohsen Seifi,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院长Kun ZHOU教授等在内的多位国际权威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。大会以“增材制造中的材料科学、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、多尺度建模和仿真、工业增材制造”等为主题,来自世界各地千余人参加会议,并汇聚众多国际知名展商,共同探讨和展示增材制造与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及行业应用。
智能增材制造科研团队林昕教授、王书豪副教授参会。林昕教授受邀担任“Special Symposium—Multifunctional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”分会场主持人;王书豪副教授作了题为《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Powder-Induced Porosity in Laser-Based DED》的报告。

智能增材制造科研团队参会合照
团队博士研究生陈浩东和硕士研究生周灿作了题为《Multiscale Phase-Field Modeling of Dendritic Growth and Dislocation Dynamics in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ed NiTi Alloys》和《Real-time Quality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Decision Making Metho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》的口头报告。团队分享了在高性能增材制造、模拟与建模、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,与各参会学者、高校研究生和企业代表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,提升了团队影响力。
增材制造未来国际会议将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,通过多样化的交流与合作形式,激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变革的无限潜力。本次会议中,团队师生围绕增材制造与人工智能最新进展进行分享思考,为团队在激光增材制造方面的研究带来新的启发